1月10日,国务院印发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,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。规划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布局结构、提升职业学校基础能力、强化大国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要求。主要内容有:一是强化地市级人民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,根据城镇化和产业布局调整完善职业学校布局,根据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
日前,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“高等教育改革要坚持内涵发展,要来一次深刻的课堂革命”,他强调,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、主阵地,只有课堂进行了革命,教育才能真正革新,要从“心灵、内容、方法和技术、服务和管理”进行一场课堂革命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高职院校如何进行课堂革命?
2017年12月,德国各州文教部长在柏林召开第360次联席会议,发布题为《职业教育学校4.0——今后十年德国职业教育学校创新力和融合力发展》的联合声明,确定面向未来十年打造职业教育学校升级版的蓝图。
赋予有资格的企业以教育机构的地位,将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——职业教育体系,以开拓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跨界的新视野,这应该成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破题的第一个突破。 传统的教育机构,指的仅仅是学校。这是一种局限于学校教育的定界教育思考。对职业教育来说,除了学校,企业成为另一个不可替代的学习地点。这意味着,职业教育至少有两个
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,关键是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。在严格实行“先培训后上岗”的就业准入制度的同时,需要整体规划协调,政府、企业、学校、社会共同努力,形成合力,通过区域协作、跨地域校企合作,促进职业教育发展,带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:“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,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。”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,促进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,对于有效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、不充分的短板问题,对于民族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,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,意义尤其深远。